来源: 杭州日报
物联网是什么?目前业界比较统一的观点是,物联网基本上要具备这么三个条件:第一个是全面感知,就是让物品会“说话”,将物品信息进行识别、采 集;第二个是可靠传递,就是通过现有的2G、3G以及未来4G、5G通信网络将信息进行可靠传输;第三个是智能处理,通过后台的庞大系统来进行智能分析和 管理。
如果要用简单的话来解释物联网,就是把物品通过网络联接到终端,在终端进行监控、数据分析和管理。举个例子来说,杭州市特种设备检测院开发了 一套工业锅炉安全与节能远程监测系统,如果应用这个系统把全市4814台锅炉全部管起来,每年至少能节约8万吨标煤,折算成人民币大约价值1亿元。
把“物”联上“网”,意味着效率,意味着效益,更意味着便捷的生活方式。
产业现状
上半年物联网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5.2%
2015年力争主营业务收入超过1000亿元
应用物联网技术的电梯安全应急处置系统,只是杭州庞大的物联网产业的“冰山一角”。数据显示,全市目前拥有40家收入超亿元的物联网产业,拥有物联网相关业务的上市公司20余家,物联网技术研发和产业化应用位居全国“第一方阵”。
这些龙头企业所起到支撑作用相当明显。据市统计局统计,上半年全市主营业务收入超亿元的企业实现总收入176.12亿元,增长16.6%,增幅 高于全市物联网产业2.3个百分点,占全部主营业务收入的89%,支撑发展作用明显。据市经信委对华三通信等10家重点企业调查,上半年实现收入 129.2亿元,增长21.4%,实现利润39.6亿元,增长5.6%。
杭州物联网企业技术创新力度也在不断加大,涌现出一批具有先进水平的项目,其中银江股份、海康科技、易和网络、和利时、浙大精益机电、大华技术等6个项目被省经信委推荐上报工信部2013年物联网发展专项资金项目。
物联网重点项目建设也正在加快推进。据杭州市经信委高新技术产业处介绍,目前杭州市物联网产业园(滨江)建设取得明显成效,产业园内的感知中 心、海康威视视频监控智能系统软件生产基地、正泰量测智能电网生产基地等项目已结顶,正在开展幕墙施工,预计2013年年底或2014年初正式投入使用。 中威电子安防监控设备研发生产基地、聚光科技环境和安全物联网产业园、芯图科技物联网芯片研发生产基地等项目已开工建设并按计划施工。此外,杭州市物联网 产业园(仓前)、钱江开发区中瑞思创、富阳市天野通信的相关项目也已经取得阶段性进展。
龙头企业和重点项目,正着整个行业稳步前进。据市统计局统计,今年1-6月份,我市限额以上物联网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97.86亿元, 增长14.3%,增幅比一季度回落6.6个百分点;利润总额39.80亿元,增长5.9%,增幅比一季度提高0.4个百分点;增加值74.3亿元,增长 15.2%,增幅比一季度回落1.9个百分点。
根据今年初制定的三年行动计划,杭州市将力争到2015年实现物联网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超过1000亿元。
专家把脉
市场的消费理念和接受度有待提升
“总的来说,目前我国物联网产业发展较为迅猛,但仍处于初级阶段。”杭州物联网协会副秘书长、中科院杭州射频识别技术研发中心副主任、微电子学博士徐明告诉记者。
由于传感器、芯片制造等核心技术研发需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且研发周期长,大部分中小企业还难以承担。对中小企业来说,集中精力做好产业链的下 游部分,是更现实、更容易创造利润的选择,毕竟生存是首要考虑的,等规模做起来了,慢慢往上游发展,参与核心技术和标准的设定。所以,杭州物联网企业目前 主要定位在对市场更实用的二次开发,在国外的核心技术支持下做好自己的模块和应用,并且制定具有特色的行业应用标准。
徐明认为,杭州乃至全国物联网产业大的瓶颈在于市场的消费理念和接受度尚未成型。
制约市场成型的一大因素是成本高。物联网的根本在于物物相联,目前的信息采集主要通过二维码,但是二维码只能识别出是哪种个品类物品,不能识别出具体的物品唯一信息,而电子标签虽然可以达到这样的唯一性,但是成本比二维码高了几十倍。
其二是企业信息智能化转型成功案例少,大部分企业处于围观状态。企业若要从传统人工操作模式转换成物联网自动化运营,必须将以往的流程再造,成本增大的同时还面临转型失败的危险,转型成功案例少,企业改革动力也不足。
后,从业人员素质不高,应用模式和消费习惯还未转变也是市场迟迟未崛起的重要因素之一
“希望政府可以多扶持一些中小企业”,徐明说。物联网市场现处于初步对接状态,杭州市政府也在大力支持物联网行业的发展,但是政府的大项目一般 都交给了大企业,创新型的中小企业较难从中获利。而大企业科研经费相对充足,基础较好,对政府的扶持依赖较小,而真正需要扶持的还是那些中小高科技创新性 企业。
徐明认为,我国的物联网产业越来越细分化和专业化,做电子标签的、做摄像头等供应性产品的企业,现在的经营方向越发地专业化、智能化。
因此,徐明建议相关企业专攻一点、不要盲目跟风:“往往当你看到别人在某一领域挣钱的时候,那个点就已经过时了,也不要贪大,图全,起步期好专注于某一方面,再逐步延伸出去,同时一定要有自己的‘两把刷子’才能长久立足。”
体验报告
杭州的电梯能记事、会说话
电梯,作为一种常见的特种设备,如今已经越来越多地走入百姓生活。然而,在人们享受电梯带来种种便利的同时,电梯安全事故却不断发生。为了帮助受困于电梯的乘客尽快脱困,杭州市在全国率先利用物联网技术建立了一个相当先进的电梯应急处置系统。
电梯一“卡壳”救援人员立刻到
“电梯惊魂”,虽然是小概率事件,但对当事人来说,绝对不会是一次愉快的经历。不过,家住和平光辉岁月小区的李女士,日前却体验了一次非同一般的“电梯惊魂”。
当乘坐的小区电梯突然“卡壳”,和大多数乘客一样,李女士也有点惶恐。出人意料的是,还没等李女士去按报警铃,电梯的喇叭里已经传来了询问的声音:“这里是杭州市96333电梯应急指挥中心,请问您乘坐的电梯是不是发生故障了?”
李女士所在的小区是杭州市质监局设立的电梯安全物联网系统应用试点小区,小区所有电梯都装上了电梯运行状态监控和自动报警系统。只要电梯运行出 现问题,系统会在第一时间将故障信息发送到应急处置中心,值班员接到报警后就可以立即启动电梯语音对讲系统与电梯内被困人员联系。
确定李女士被困的信息之后,应急救援中心值班员告诉李女士保持镇定,不要扒门,等候专业救援。李女士的情绪慢慢稳定下来。
就在与李女士交谈的同时,另一值班人员启动了救援响应程序,通知该电梯的维保单位立即开展救援。3分钟后,李女士已经出了电梯。
电梯物联网的“前世今生”
随着杭州城市建设不断加快,电梯的数量迅速增长。截至目前,杭州地区共有在用电梯6万多台。这么多电梯,难免有个“感冒发烧”什么的,不少电梯乘客因此被困。如何保证电梯安全运行,降低困人故障所带来的危害,提高电梯的应急处置已经成为全社会共同关心的问题。
电梯的数量多、分布散,要想纯粹靠人力来管理几乎是不现实的。因此,方兴未艾的物联网技术,进入了管理部门的视野。
2010年10月,杭州市在全国率先成立了96333电梯应急指挥中心,建立了特种设备应急处置机制,这一机制为电梯物联网发展提供了专业性的 发展平台。在市委市政府的支持下,杭州市质监局与电子科技集团等研发单位开展战略合作,携手开发电梯运行安全物联网系统,将信息采集、网络传输、智能 处理、有效反馈四者合为一体。电梯物联网项目正式开始运行。
目前,全市已经正式接入网络的电梯共有1200余台。
效率成为电梯物联网的代名词
有一组数据可以充分说明,“效率”已经成为电梯物联网的代名词。
“96333”电梯应急指挥中心成立三年来,一共营救两万多人。截至2013年6月份“96333”共接电话6008起,电梯应急处置699起,救援人员到达现场平均用时从以前的40分钟以上下降到14.07分钟,现场实施救援缩短到4.17分钟。
“自动报警和风险预警,是应用物联网技术后起到的大作用。”杭州市特种设备应急处置中心李忠主任说。
系统自动报警后,故障电梯的地点、位置就会直接显示在监控中心的屏幕上。这样一来,受困乘客即使没带手机、不会启动电梯里的报警设备,也会第一时间获得救援。
风险预警则起到隐患排查的作用,杭州市特种设备应急处置中心自行研发了3个运行参数和5个故障参数,一旦联网电梯出现异常,系统就会自动报警,提醒电梯维保单位抓紧时间排障,将电梯安全事故发生的可能性降到的低点。
目前,杭州市正在申报全国物联网监管电梯试点城市。李忠告诉记者,未来杭州将进一步铺开电梯安全物联网系统,越来越多的电梯将被系统“监控”起来。同时,还将细化系统的人性化设置、拓展整合更多的救援资源、加强对电梯维保单位的管理。
|